孔子決戰春秋觀後小小心得

2010040600:59

這次回台灣看了一部美國電影( 阿凡達 )沒有太大的感動

倒是今晚去看了大陸拍的電影( 孔子 ) 心中爲孔子感到許多的不平

回到家就想寫出觀後心得

 

 

 

孔子一生想要推行禮治,可是當時的魯國國君卻很昏庸,只

沈迷於女色、玩樂、鬥雞上面,而不重用他,不去配合他,所以孔子雖然很用心的參與政事,可是卻沒有得到重用。

 

 

 

孔子並非想彰顯自己的功德,而是真的想成就這種大格局。孔子周遊列國,沒有一個國家要重用他,只是把孔子請來請去,歷史上記載:「茫茫然如喪家之犬」,竟然被當時的時局逼困而如喪家之犬,後來孔子和弟子一群人被圍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,沒有糧食吃。

 

 

在這樣的困境中,不曉得哪時候可以突破重圍,也不曉得何時有糧食吃,在這樣的困境下卻可以堅持自己的理想。

 

 

 

 

我把自己的內心跟劇中的人物比對,在那種情境之下,我會怎麼樣?怎麼做?我會怨天尤人、喪志感傷,寫出內心對許多國君

的失望和輕蔑。

 

 

然而孔子卻能在困頓中彈琴自娛,讓樂曲沖淡遭逢失意的心境

只有內心充滿豐盛和懷柔的至聖先師能如此吧!

 

 

 

孔子一心想幫國君把國家治理得富裕強盛人人懂禮守法,然而魯國國君卻沉迷女色讓三桓把持國家朝政,孔子失望之餘只得辭官

周遊列國十四年,等到齊魯大戰,魯國潰敗時,季大夫年歲已老才想起孔子,要他的兒子請孔子回國。

 

 

季大夫的兒子認為自己的父親曾經讓孔子辭去代相國的職位,不好直覺請孔子回魯國,先請懂得戰術的冉求回國,他是孔子的弟子。

 

 

直到冉求把齊國打敗之後,才和冉求一起請孔子回到魯國,結束在外流浪的艱苦生活,如果換成別人定早早結束周遊列國的日子,回到魯國專心教育工作,光是三千個弟子給的束脩就讓孔子不愁生活呀!

 

 

然而孔子就是懷著遠大的志向,想把禮運大同的理想推行春秋十幾國裡,很遺憾的沒有一個國君採納孔子的政治理想。

 

 

 

看完電影走出電影院心中無限感慨,原來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生前是遭受如此不平的對待,只因他不是出生在魯國的貴族家庭,讓他仕途多舛,最後還被季大夫用計逐出國門。

 

 

 

孔子年老回到魯國不再從政,專心講學和整理古籍,成就他曠古爍今的偉大志業,我也是從事教育工作者觀賞這部( 孔子 )讓我深深慚愧因為我沒有遠大的志向,只求完成份內的教職工作而已。